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举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讨论会
发布时间:2022-10-16 22:20:10

10月16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当天上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会于清华大学明理楼429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教授主持。

1666012769419052026.jpg

与会人员集体收看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大家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报告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

1666012769590068243.jpg

肖贵清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者,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往深里学、往实里学、往心里学,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发挥专业所长,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扎实的行动、过硬的本领和崭新的面貌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

青年学者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助理研究员 李云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只有敢想敢干,脚踏实地,才能够不负青春、不负年华。今天,时代和人民正在呼唤着我们,在奔赴新的赶考之路上,作为新时代新清华新青年,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炽热红心,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自己的青春理想播撒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天地,青春也必将在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绽放绚丽之花。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车宗凯:党的二十大是在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回顾了过去五年我们取得的非凡成就和新时代十年我们所取得的伟大变革,也提出了新时代一系列重大理论命题、实践课题,提出了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为新的时代征程把了脉、点了题、定了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实践指向、重大的历史意义。面向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的中国共产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新的荣光!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庞瑞翰:“团结奋斗”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收尾之笔。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团结是中华儿女一条心的局面。奋斗实现梦想,奋斗铸就辉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奋斗是亿万人民同努力的姿态。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子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时代课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方向指引,也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义,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孔希宇: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内强根基、外树形象,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风貌是国家形象展示的底色与关键。因此,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道德风貌的时代新人在国家形象展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始终铭记总书记在报告中所提出的要求,努力工作,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与光荣使命,奋力向前,为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韩翌旸:聆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的报告,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过去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作为青年学子,我深感生逢其时、使命在肩。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晋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也迎来了历史性胜利。无论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我国经济实力的跃升与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我们都应在历史长河中体察其深远历史意义。作为党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在“大历史观”指导下讲好这十年来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桃君: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为未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遵循。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为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周君仪:党的二十大胜利开幕,中国的新气象让世界瞩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新时代前进的大潮中,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滴水、一朵浪花,都在见证历史、参与历史、融入历史。作为党员,我们更应勇于担当历史责任,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做好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的准备,做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新时代青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翔宇: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总结,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也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具体内涵,务实深刻,催人奋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发挥专业优势所长,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图文:褚浩宇 车宗凯

排版:褚浩宇 张翔宇

审核:肖贵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