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 艾四林、宋则宸: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解读
发布时间:2025-03-29 17:21:17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契合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民主理论建构和民主政治实践的集中体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须我们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视域,深刻认识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场语境、理论意涵、独特优势及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为构建中国特色民主话语体系提供思想指南、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实践健康发展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当家作主;人民主权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西方民主模式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主制度建构,概括与凝练民主政治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和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应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解读,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伟力。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场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1850年《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第4期发表的《评托马斯·卡莱尔<当代评论>》一文中指出:“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就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在三重语境下出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正理论意涵,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全覆盖”“全方位”“全链条”的新型民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覆盖”的人民民主。着眼于主体视角,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主体论。“人始终是主体”,民主的主体是人民,民主是“人民的自我规定”,是人民主权的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覆盖”意味着民主主体要覆盖不分民族、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的全体中国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主体既是民主实践的参与者又是享有者,尤其要注重把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纳入民主过程,注重从民主制度及体制机制上解决他们参与民主实践的渠道问题等,使全体人民都依法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全覆盖”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并将其落到实处,“实现了民主的性质与质量的统一”,体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众性与延展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方位”的人民民主。着眼于系统视角,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系统观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横向联系的人民民主,包括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和国际关系民主等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国际关系各个方面的民主事务都要以协商民主的方式加以解决。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纵向联系的人民民主,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各个层级,从国家立法、司法到行政各领域,从人民政治生活到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各领域、各层级、各方面以民主方式互联互通,构成系统而全面的践行民主制度的整体。“全方位”彰显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的人民民主。着眼于时空视角,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作为时空中的存在物,人的问题左右着时代的声音。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的现代化民主,其“全链条”意味着民主的制度机制与原则在时间、空间上链条式地有序无缝衔接,相互贯通,能够真正体现人民的声音和意愿。“全链条”纾解了只注重选举形式而忽视实质民主的问题,解决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彰显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时空上的贯通性、连续性与效能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不是“飞来峰”,也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以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话语发展等语境下孕育出场的,是具有原创性的民主范畴与重大论断,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丰富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标志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场有着特定的世界语境,是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变下出场的新的民主范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其战后的经济实力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西式民主,展示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强大统领力与优势。而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日趋衰落,但西方话语霸权仍未退场。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与迅猛发展,国际社会科技生产力等力量结构发生新变化,力量重心从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转移,世界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新兴经济体倡导合作共赢的趋势日趋强劲,西方霸权主义的弱肉强食法则与零和博弈游戏规则不得人心,加剧全球赤字,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审视失灵的全球治理秩序、式微的西方民主模式的基础上,在倡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构国际秩序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协商、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等价值原则,重构人类民主范式。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蓬勃生机与实践活力,为后发国家的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中国经验,打破了长期以来后发国家对西方民主的迷信。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场有着特定的中国实践语境,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生成的民主政治形式。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同正在参加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的居民交谈时,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命题。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断。“全过程人民民主”正式出场。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从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实践的战略高度,系统精辟地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并提出“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实践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纳入“十个明确”的内容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政治属性层面、从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高度,进一步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论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在对人民民主政治实践进行深邃凝思中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高度契合的新型民主政治形式。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场有着特定的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语境,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话语嬗变中形成的新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民主不是永恒范畴,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只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马克思把民主看作一种国家制度,一种由人民自我规定的制度,人民是这一制度的主体。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他们把民主阐释为一种统治权力,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的重要范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扎根于中国大地,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孕育出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变局的世界语境、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语境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审视西方民主模式,凝思人民民主政治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新范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话语体系。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制度建构不断探索的新成果,也是人类民主实践经验成果的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充分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保障人民权利的制度优势、贯通全流程的程序优势以及实现人民价值诉求的实践优势等,规避了以资本逻辑建构的西方民主模式与民主范式的弊端,具有蓬勃的生机与强大的生命力。

1.中国共产党领导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优势

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这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探索现代化理论的深刻总结和宝贵经验的高度凝结。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能够改变历史命运、取得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政党政治衰弱、民主衰退,受西方理论影响的后发国家出现政局不稳现象,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以中国共产党为坚强领导核心,彰显出最大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自己的血液。在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③。这一论述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党的百余年光辉历程,就是扎根人民、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与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西方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党的一切牺牲和创造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特殊利益。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克服受资本操纵、个人利益至上的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真正反映、维护人民的意愿与利益,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满足人民根本利益诉求,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序性。中国共产党作为坚强领导核心,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序运转。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制度体系。这些制度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既定框架下有序、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人民群众有序有效的民主政治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与国家权力机关扎根人民群众实践,并在长期执政过程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能够听民众呼声、思民众所想所愿。人民群众可以依据民主制度与民主程序在各级党组织和人大组织的领导下广泛行使民主权利,并使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转化为相应的政策法规及政府行为、得到充分实现。

因此,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成为空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效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有序性,昭示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大的政治优势。

2.保障全体人民权利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民主制度的实质。民主“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上的中国式民主,有系统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保障全体人民参与民主实践,保障全体人民权利,充分彰显出制度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其一,全体人民均享有参与民主制度的制定、完善和发展的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建基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制度,坚持以人民至上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全体人民有权参与民主制度的制定、修改、完善等。西方民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逻辑为内核,注定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少部分拥有资本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而大多数人受限于出身、地位、金钱甚至人种等因素,并不能完全参与国家政治制度的制定、完善等实践。与西方民主不同,“全过程人民民主还原了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逻辑”②,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最广大人民群众依据人民民主制度的安排与制度实施规定等,广泛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参与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与发展等。其二,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的重要载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形成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①构成系统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同选区选民或选举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多层次、多领域的多种协商民主机制等,使基层百姓有机会和渠道将自身的意愿及建议反映给政府并转化为政府行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为最大多数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利提供了广阔平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体系保证了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中广大人民当家作主,广泛参与国家民主政治生活,为有效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制度保障。

正如恩格斯在《对英国北方社会主义联盟纲领的修正》中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确保全体人民当家作主、全员参与民主过程,真正实现了全体人民的民主权利,具有西式民主所不可比拟的制度优势。

3.贯通全流程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程序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还具有贯通全流程的程序优势。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强调:“在民主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具有与它本身的意义不同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与西方民主在选举环节发力、完成选举就陷入停滞的实践方式不同,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十分鲜明的贯通民主实践全流程的程序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贯通民主实践全流程的程序优势主要体现为:其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协商民主,广泛听取民意并将民意集中到国家权力机关讨论、落实为具体的政策和法规的过程;其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政府主导下企事业机关、社会团体、公民等主体,共同参与实施具体的政策和法规的过程;其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下,对体现民意的政府决策实施等进行监督并促使其改进、完善的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完整、合理的民主流程,能够保障民主的真实管用,最大限度地保证全体人民群众平等参与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实施、完善。正是贯通全流程保证了民主过程的完整性,使政策、法规等真正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是符合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的顶层设计,其贯通全流程的民主程序有效保证政策制定者和人民群众在协商民主过程中达成“最大公约数”,真正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昭示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的程序优势。

4.实现人民诉求的价值旨归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优势

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强调民主制的“每一个环节实际上都只是整体人民的环节”。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用来满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住房、医疗、养老、民主、法治、安全等问题的,具有鲜明的实践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实现人民诉求为价值旨归。评价一种民主制度的优劣,必须要看其设计目的和实效性。如果民主制度设计的目的本身就有问题,那么民主实践必然会走向失败。西方民主由资本支配,其根本出发点是谋求利益,伴有选举时喊口号、执政时不作为现象。与西方民主相比,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的制度体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以满足人民诉求为根本目的和价值旨归,切实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保障人民民主权力的真实性和满足群众利益需求的有效性。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体现出极强的实践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机制保障人民诉求的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系统而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保障人民群众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例如,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广大群众的诉求由人大代表间接反馈到政府决策部门,政府通过制定政策、规章制度等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通过数字赋能省长热线、市长热线、信访机制等“智慧+”平台,人民群众将自身诉求直接反映到相关部门等。这些畅通的下情上达制度机制,既方便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提出社会治理的有益建议,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能够克服政府部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弊端,提高政府工作的针对性、人民参与民主的积极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独特优势,超越了那种“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的西方民主,是一种能够真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保障人民主权、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法宝。

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价值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不仅要清晰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场语境及独特优势,还要深刻把握其时代价值,即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为建构中国特色民主话语体系提供思想指南、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实践健康发展的重要价值。

1.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在国体意义上,民主意指和诉诸的是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民主的本质理解为人民当权、人民主权。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政治、理论与现代化实践等视角,科学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作出原创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同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相结合,提出并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其一,从政治属性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中国式现代化人民主权的民主政治本色。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揭示了民主的本质。马克思曾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写道:“‘民主的’这个词在德语里意思是‘人民当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政治高度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阐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其二,从理论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人民至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安排、科学的民主规范、民主运行程序等理论规定,内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全员参与的主体优势、贯通全流程的程序优势和实现人民诉求的实践优势,确保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与效能性。其三,从现代化实践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主权的民主价值理念。列宁提出:“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至上的民主价值理念,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政治、理论与现代化实践等视角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宝库,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作出原创性贡献。

2.为中国特色民主话语体系建构提供思想指南

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话语表达样式,都同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实践发展阶段紧密相关。虽然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肇起于西方,但中国的民主不是舶来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点亮了中国民主之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人民民主旗帜,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在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生活实践中把人民民主发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构建起与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民主话语体系提供重要思想指导。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民主话语,为中国特色民主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思想指导。其一,中国特色民主话语体系建构应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脱离中华文化基因而单纯照搬西方民主模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了丰富的民主话语与民主思想理念,如“天惟时求民主”“代夏作民主”的民主话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以及“协和万邦”天下共治共和的治理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价值底色的民主话语。也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主话语、民本思想与民主价值理念孕育生成了不同于西方民主话语、具有独特的中华文化基因、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要标识的中国特色民主话语体系,并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价值底色。其二,中国特色民主话语体系在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孕育生成。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孕育生成的民主,是生成于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实践的人民民主,是基于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实践阐发和提出的新理念、新范畴、新表述,高度概括与阐释了中国人民民主理念、民主制度、民主成就、民主实现形式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深化了人民民主的内涵、属性、制度设计、价值诉求等,彰显鲜明的中国民主实践优势与特色,成为既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独创性的民主话语。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华大地孕育生成的民主,以其科学的价值理念及在人类民主政治实践进程中的影响力等,打破了西方民主话语的垄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民主问题上的话语权,为构建中国特色民主话语体系提供重要思想指导。

3.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实践的健康发展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由实践涵养并引领实践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涵养于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实践的人民民主,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于政治生活的更高要求与期待的人民之问、困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之问,具有极大的引领力、凝聚力,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民主政治实践健康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探索人民民主理论、引领民主政治实践发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行了广泛的民主实践,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来越宽广,民主政治实践越来越深入,民主内容越来越丰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并不断推进民主理论与实践创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用更加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拓宽民主渠道,丰富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等民主形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人民积极性;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用法律保障人权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地纾解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问题,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民主政治价值的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引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民主是否真实有效,该国家的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主理论,是由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孕育生成的民主新形态,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③相统一,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日益彰显出充分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优势与效能。新时代新征程新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场语境,清晰把握其理论意涵、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效能,并使之在人类民主政治进程中彰显出强大的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为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作出贡献。

来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5年第1期

排版 | 褚浩宇、吕宇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