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挖掘其当代价值,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0年11月27日上午在北京联合举办“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习近平扶贫论述思想体系研究、扶贫攻坚实践经验研究。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副主任曾佑志主持开幕式。
学术研讨会现场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艾四林致辞。艾四林教授首先阐述了此次研讨会的背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这是我们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探讨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的重大学术背景。接下来,艾四林教授阐述了此次研讨会的选题意义。他认为,反贫困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的问题,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围绕着脱贫攻坚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深化了我们党对扶贫工作规律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反贫困理论,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他指出,我们既要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角度深入理解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的意义,也要从世界范围内的各发展中国国家和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的广泛实践角度理解习近平扶贫论述的意义。艾四林教授还介绍了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对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的研究情况。他强调自研究院成立以来,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研究工作,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组建团队和深入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艾四林致辞
随后,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致辞。黄承伟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此次研讨会的意义。他强调,此次研讨会具有三个特别意义。一是举办时间纪念意义重大。此次研讨会既是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纪念,又是对5年前的今天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系统全面部署的纪念。二是研讨议题理论意义重大。他指出,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指引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脱贫地区、脱贫人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更作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是举办背景意义重大。黄承伟指出,我们正处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框架下,继续解决欠发达地区脱贫人群的发展问题。因而,继续深化对习近平扶贫论述理论和实践创新学习研究意义尤为重大。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致辞
本次研讨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肖贵清教授主持。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杨金海阐述了习近平扶贫论述和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强调了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对于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郭建宁论述了脱贫攻坚在治国理政中的突出地位,总结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六条基本经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邹广文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为依据分析了习近平扶贫论述所特有的全球视野和世界情怀,指出习近平扶贫论述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教授用“一心为民、精准发力、勇于担当、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守望相助”24个字概括了脱贫攻坚精神,并对此进行了全面阐释。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刘志杰围绕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回顾了具有山西特点的减贫之路。他指出,要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聚焦能力提升推进乡村振兴。
与会专家学者和地方扶贫办负责人发言
第二阶段由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立教授主持。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广岭教授系统回顾了在习近平扶贫论述指导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六大决定性成就,并从五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习近平扶贫论述的重大指导作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解安教授指出精神实质应该是习近平扶贫论述的根本性内容。他围绕“七个坚持”详细论述了习近平扶贫论述的精神实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明凡教授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文本的深入解读,得出了只有无产阶级本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人贫困化问题的基本结论。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贫困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当前西方国家的两极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乱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唐标文结合河池市脱贫具体实践,总结了河池“四个三”创新。他表示,河池必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贡献河池革命老区新力量。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委副书记徐开焱用详实数据介绍了织金县取得的脱贫攻坚决战丰硕成果,回顾了织金县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打下的七场硬仗。他表示,织金县将进一步学深悟透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在全面夯实稳定脱贫基础上,用更好更亮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与会专家学者和地方扶贫办负责人发言
闭幕式由艾四林教授主持,黄承伟主任作会议总结。黄承伟主任认为此次研讨会组织得当、气氛热烈、讨论充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他认为,此次会议深化了对习近平扶贫论述思想体系的认识、增强了对脱贫攻坚战历史性成就的认识、提高了对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扶贫部署的认识、增进了对脱贫攻坚世界意义的认识、坚定了将习近平扶贫论述升华为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决心。最后,他再次对此次会议承办方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细致安排、精心组织表示感谢。
艾四林教授对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的长期信任和支持、对各专家学者、地方有关部门干部、媒体代表拨冗参会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与会人员就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刻、鲜活、严谨的阐释,使得这次研讨会极具示范意义。他期待,未来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能够继续在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各专家学者、地方有关部门、媒体朋友,将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研究做得更深、更细、更实、更新,取得更多更大成就。
此外,与会的还有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相关同志和地方代表等。此次学术研讨会共有70余人参加。研讨会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网、《中国扶贫》杂志社等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报道。
部分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排版|褚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