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术成果
  • 其他成果
  • 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内在逻辑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 艾四林党的二十大报告用“六个必须坚持”,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提炼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其中一个重要坚持,就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初心使命。人类情怀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质。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为人类求解放。中国共产党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确证,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情怀的确认。因此,从诞生那天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百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我们党百年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始终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无论是中国革命道路还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都是我们党在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人类历史大势中实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
  • 艾四林在新征程中推进共同富裕,要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构建合理的分配制度体系,就是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防止两极分化,促使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而不断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过去,我们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今天我们同样讲贫穷的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更不是劫富济贫,不可能靠现有财富的平均分配来实现,只能在不断做大“蛋糕”过程中实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是一场持久战,既“急不得”也“等不得”。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对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特别强调,搞好党史学习教育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这既是党史学习教育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做到这一点对于搞好党史学习教育十分重要。
  • 日前,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举办第一场,围绕“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这一主题,邀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艾四林教授做客讲堂,以“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主题,对《共产党宣言》进行导读。
  • 日前,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举办第一场,围绕“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这一主题,邀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艾四林教授做客讲堂,以“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主题,对《共产党宣言》进行导读。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6月16日电 (谢磊 赵晶)日前,2020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举办第一讲,围绕“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这一主题,邀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艾四林做客讲堂,以“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主题,导读《共产党宣言》。  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去全球化加剧的当下,如何认识当前的世界发展趋势?艾四林在导读中指出,去全球化、逆全球化运动或思潮,不是什么新鲜事。它们实际上一直伴随全球化的过程。但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和这次新冠疫情,使得去全球化这股运动或思潮更加汹涌。  艾四林谈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研读《共产党宣言》给我们带来四点启示。  一是全球化的必然性。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市场和需求两个方面,揭示了全球化的必然性。市场、需求的全球扩张,必然推动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出,资本主义既推动了全球化,也受益于全球化。  二是全球化的丰富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的全球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而且包含更丰富的内涵,
共 1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每页 15 条 当前第 1 页/共 1 页 第  页 跳转